巡抚是几品官 清朝的巡抚和政使布分别是几品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巡抚是几品官,以及清朝的巡抚和政使布分别是几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两江巡抚是几品两江总督是从一品,两江巡抚是从二品,两江总督大。到最后纪晓岚80岁的时候升为从一品,太子少保,、协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巡抚是几品官,以及清朝的巡抚和政使布分别是几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两江巡抚是几品

两江总督是从一品,两江巡抚是从二品,两江总督大。到最后纪晓岚80岁的时候升为从一品,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国子监事、礼部尚书,和珅则更狠,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

山东巡抚是多大的官

楼上的不对,一般的巡抚从二品。清朝于顺治元年(1644)设山东巡抚一职,全称巡抚山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理营田,驻济南,官阶为正二品,并成为定制。康熙五十三年(1714)兼办理临清关事务;乾隆八年(1743)兼提督衔;道光十七年(1837)兼理山东盐政事务。由于有以上兼职,实际上清朝山东巡抚为从一品,是代表中央统管山东全省军政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所以山东巡抚是从一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正3品!

清朝知府,道台,巡抚负责什么,谁大

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州)、县三级,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的地位在巡抚之上,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比如湖广总督、江浙总督、两广总督,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

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台也叫做道员,是巡抚和知府之间的一个地方性长官,道台又分为布政使(主管钱粮)、按察使(主管刑事案件),道台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如果按品级来分的话,知府为从四品官,道台为正四品,巡抚为从二品,总督为正二品。

清代总督和巡抚都是正二品,而且管辖区域还有重叠,那地方官员要听谁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纠正提问者的一个认识误区,清朝的总督和巡抚并不都是正二品!清朝总督编制为正二品、巡抚编制为从二品,虽然都是二品官员,却相差了一个级别。与此同时,清朝的疆臣经常会有加衔,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但无论怎么说,总督的级别总体上还是要高于巡抚。

总督与巡抚是否属于上下级

总督编制为正二品、巡抚编制为从二品,从这个层面来看,总督的级别要高于巡抚,那么,清朝的总督是巡抚的上级吗?答案是明确的,不是!清朝的总督和巡抚经常被并称为督抚,有的省份甚至不设总督或者由总督兼领巡抚职权。如河南省、山东省就不设总督,除了雍正年间为田文镜“因人设岗”、短暂设置过河南山东总督之外,清朝二百余年里,河南省和山东省都没有设置过总督。反之,直隶和四川除清初短暂设置过巡抚之外,大多数时期都是由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兼领巡抚职权,不专设直隶巡抚和四川巡抚。因此,总督与巡抚之间并不是天然上下级关系。

出于防止出现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需要,清朝自入关之初就刻意在地方制造权力平衡,总督与巡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他们都只对皇帝负责。换言之,总督指挥不动巡抚、巡抚更加指挥不动总督,他们都只听命于皇帝!一旦有什么矛盾,也只能各自上书,由皇帝裁决。这就使得清朝地方总督、巡抚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如著名的两江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之间的争斗,屡见不鲜。但出于维持地方权力平衡的需要,清朝皇帝刻意保留了这种争斗,有了争斗就需要仲裁,而充当仲裁者的恰恰就是皇帝本人,从而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住了地方!

地方官员到底该听谁的

众所周知,清朝总督与巡抚的辖区是存在重叠的,尤其清初的四川总督与四川巡抚,辖区完全重叠!那么,地方官员到底听谁的呢?这还要从总督与巡抚的职权范围说起。

清朝的总督主管一省至数省政务并拥有节制辖区绿营驻军的权限;巡抚主管一省政务并有权节制辖区绿营驻军。看起来的确是重叠的,但这其中还是有侧重的,总督更侧重军政,巡抚则更侧重民政。总督对民政的管辖更侧重于对巡抚的“节制”,即起到一个监察作用。再说通俗一点,总督更多地起到一个监视、牵制巡抚的作用,他更侧重于军政方面,并不具体主管民政。反之,巡抚同样拥有参劾总督的权力,二者相互制衡,并没有谁领导谁的问题。

那么,地方官员到底听谁的就相对比较明确了。布政使、按察使、道员都不属于军政事务官员,他们自然必须听巡抚吆喝!总督无权越过巡抚直接指挥布政使、按察使等等。但是,总督有权在民政事务上给巡抚挑刺儿、找茬儿!这就是清朝督抚矛盾的源头。除此之外,总督更侧重于节制辖区绿营驻军及相关军政事务。当然,对于本省绿营驻军,巡抚同样有节制权。但是,这种节制同样更侧重于监视,无论总督、巡抚都没有调动驻军的权限,他们仅仅是节制。

换言之,总督更侧重于总管、协调的角色,而巡抚更侧重于具体事务。这就是为什么田文镜和李卫升任总督之后都带了一个小尾巴“兼管巡抚事”的原因所在。因为总督虽然位高权重,却不便插手各省具体民政事务,他只能针对巡抚,给巡抚挑刺儿,却不能直接指挥布政使、按察使。

地方官员到底听不听吆喝

清朝有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没有中管干部、省管干部、市管干部之分。清朝从九品以上官员全部由吏部统一安排、任命,各省督抚无权任免官员,只有建议权。换言之,无论总督、巡抚,都没有任免手下官员的权力,他们只能向皇帝提出建议,经皇帝同意后,由吏部进行任免、调动。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地方官员的乌纱帽不掌握在总督、巡抚手中,这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江苏布政使、按察使敢软顶巡抚李卫的原因所在。李卫干着急也没辙,只能通过“翻冤案”去整倒按察使,也什么?因为巡抚兼着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拥有监察权,他可以查究、参劾官员不法。清朝的巡抚能够镇住、管住手下这帮布政使、按察使、道员,靠的就是这个监察权!我任免不了你们,但可以参你们、让皇帝免了你们……说到这里诸位应该知道为什么清朝非要给总督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给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了吧?

综上所述,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之间并没有明确上下级关系,各省的地方官员归各省巡抚管辖,总督无权直接指挥各省地方官员。但是,总督有监察巡抚的权力,可以给巡抚挑刺儿、找茬儿!总督与巡抚的辖区虽有重叠,但侧重点不同,虽然相互之间会产生摩擦,但并不影响实际运作。

很简单,总督对巡抚有意见,只能向皇帝上书,却不能越过巡抚直接指挥布政使、按察使。他可以掣肘巡抚的权力,却无法代替巡抚,在皇帝仲裁之后,巡抚负责执行,总督无权干涉具体执行工作。这就保证了皇帝意志在地方的贯彻实施,虽然可能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但不失为一个维护皇权的好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没有电脑、手机的时代,效率从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清朝的巡抚和政使布分别是几品

清朝各官职品级如下:

(1)总督: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

(2)巡抚: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3)布政使:从二品。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

(4)按察使:正三品。清代按察使,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清末改称提法使,简称臬司。

(5)提督:从一品。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

(6)总兵:正二品。清朝之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之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则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于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

扩展资料:

清朝地方行政官制: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布政、按察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

省以下有道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

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其中还有投降清朝的土司官职由明朝直接承袭下来的指挥使司,长官为指挥使,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

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九门提督和八府巡抚到底是多大的官,谁的权力更胜一筹

九门提督是清朝时的正式职务,标准的正二品起步的京官大员(很多时候还会以六部侍郎以上兼职),有清一代,非满汉贵胄、大臣不能担当此职。

主要是负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机构全名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泛”指基层的军队编制)、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步军统领创设于清初,后经历了数次变迁。原来只统辖八旗的步兵营,到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1691),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官衔全称遂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十二年(1734),在宣武门内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同为负责审案的刑部因设在南城称“南衙门”)。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故该衙门的主官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四年(1799)改官秩为从一品。

参照如今的官职,大体上相当于北京军区副司令、北京卫戍区司令、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重要性,你自己想吧。

八府巡按(注意是巡按,不是巡抚,巡抚也是正二品起的封疆大吏),一般常见于戏剧话本中,多属虚构。八府巡按只是戏曲上的官职,在明朝都察院下曾经有十三省巡按一职,全称为巡按御史,正七品,疑为戏剧中“八府巡按”一词的由来,但级别比九门提督差了十万八千里。因为御史一般会有为上达天听的风闻奏事之权,所以很多民间人士都把八府巡按当成了申诉冤屈的青天大老爷,所以才会有此误解。

参照如今的政府机构,从职能上大体上相当于中央纪委派出的巡视组,但如今的巡视组,级别和权限无疑要大得多了。

但总而言之,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完全不可比。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howearswhat.cn/4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