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图片–白族服饰图片简笔画

从洱海之畔到武陵山腹地,一位白族女子跨越近2000公里——把家搬到桑植,让白族文化绵亘“山海”图①5月26日,位于洱海之畔的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上官智慧宁奎余暇,张丕和站在山头远眺,放眼望去,不再是抬头苍山、低头洱海。眼前的巍峨群山,在武陵山腹地,是她梦想绽放的地方。张丕和说,自己是一粒纽扣,要

从洱海之畔到武陵山腹地,一位白族女子跨越近2000公里——

把家搬到桑植,让白族文化绵亘“山海”

图① 5月26日,位于洱海之畔的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上官智慧 宁奎

余暇,张丕和站在山头远眺,放眼望去,不再是抬头苍山、低头洱海。眼前的巍峨群山,在武陵山腹地,是她梦想绽放的地方。

张丕和说,自己是一粒纽扣,要将云南大理周城村和湖南桑植合群村的“山海”之情紧紧联结在一起,“这是一片血脉相亲的土地。”

20世纪80年代,权威部门确定桑植白族700多年前由大理迁徙而来。

2012年,周城村和合群村结为“姊妹村”。10年间,这对相距近2000公里的“姊妹”频繁串门,越走越亲;白族文化绵亘“山海”,生生不息。

下定决心—— “两个村的血脉之情,永不断代”

【特写·一通电话】

8月8日,合群村村部,正在忙碌的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钟白玉的“兄长”、周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全金。

两村成为“姊妹村”后,两人一直以兄妹相称。

20多分钟的通话,两人聊家常,聊发展,聊项目,张全金问起女儿张丕和近几天的表现。“专业、勤快、招人喜欢,比合群人还合群!”钟白玉一语双关的回答,引来张全金的几声“好”。

图② 夕阳下的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

【长镜头·千里相约】

今年9月,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张家界举办。在这历史性时刻,作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村”,合群村该如何利用富有特色的白族文化再火一把?

5月26日,钟白玉等4名村民代表再次远赴大理造访周城村,学习白族文化,探讨未来发展。

“让丕和过去,像乡村振兴工作队一样,扎在村里。”钟白玉被张全金的提议“吓了一跳”。张全金说,文化要传承,必须手把手,女儿懂文化、懂技术,又踏实肯干,肯定能“帮一把”,要尽早去。

“我愿意去!”张丕和对钟白玉说,她虽然也被这个提议“吓了一跳”,但她知道父亲的心思——两村之间情比金贵,世世代代,要携手向前;她自己也曾有过前往合群开展文化传承的想法。

当晚,张丕和辗转难眠。

一个人去?丈夫无法打理好正在运营的麻辣烫店,即将进入初三学习的儿子,学业也会受到影响。

一家人去?店面收入没了不说,孩子转学又是个难题。况且,离开生活40多年的周城,到人生地不熟的湖南,一切又得从头开始……张丕和越想越没睡意,赶紧拉来丈夫。

“别想了,我们一家人都去!”刚一开口,丈夫杨水银的话直接堵住了张丕和。他说,700多年了,合群好不容易找到失散已久的亲人,现在又需要周城的帮助,而自己又懂得一些白族的建筑文化,所以过去也能帮上忙,可以辅助她做相关工作。说着说着,两人奔赴合群的心愈发坚定。

除了丈夫杨水银,乡亲们的信任,更是让张丕和对去合群充满信心。

“都是女人,我知道你顾虑多,没事,全村人是你的坚强后盾。”得知张丕和要去支援合群,周城村妇联主席张双燕前来打气。她还叮嘱:“如果需要,我随时可以过来支援。”

下定决心后,张丕和与丈夫杨水银赶紧将麻辣烫店委托朋友打理,并着手给孩子办理转学手续。

6月11日,一家人正式启程。

村部来了不少村民,给张丕和一家塞了不少食品和生活物品。

“两个村的血脉之情,永不断代。”当车辆驶离周城,张丕和给父亲的微信发去这样一句话。

不分你我—— “本以为是远程出点子,没想到来了大部队”

【特写·一个背篓】

远方亲人来帮忙建设合群村,这一消息迅速在全村传开。质朴的村民纷纷上门,有怕他们人生地不熟孤单来唠家常的,有到房前屋后帮忙搞卫生的,有生怕他们饿着来送油送米送菜的……

80多岁的熊佩君,是其中一位。很难碰到在村里各处忙碌的张丕和,她背着背篓满村跑,找到张丕和,把菜、肉往她手中塞,不接纳就磨嘴皮子。

为什么要频繁送菜?“他们隔了几千里来帮忙建设村子,自己老了没本事,就只能送点菜了。”熊佩君说,两村亲人一条心,肯定能把合群建设得越来越好。

图③ 8月2日,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张丕和(下)在教当地村民跳白族《霸王鞭》舞蹈。图片均为向韬 摄

【长镜头·全力以赴】

“孩子读书的事,已经联系好了学校。”来到合群村第一天,钟白玉就把张丕和拉到一旁。

张丕和有些意外。

来合群村,是6月初决定的。一周不到的时间,吃住等原来一直比较担心的问题,村里均已安排妥当。特别是儿子转学这样复杂的事情,都已基本敲定。

张丕和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周城村民的嘱托和合群村民的信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在当地买了一辆皮卡车,在满村跑的同时,也方便到镇上、县里购买相关物资。

一落脚,张丕和立马投入“驻村”的角色当中——

着手布置白族扎染的扎布房,针头、线、棉布、画笔等用具,一一安排从周城寄送过来,把技术培训纳入日程中;

从白族八角鼓开始,给白族“金花”们(白族对女人的称呼)系统讲解白族音乐与舞蹈的历史传承,手把手教授每一个音节与动作;

对村里即将落地的白族文化项目,以文化顾问的身份进行指导,与村委会一同制定村民文化传承课程……

“白族照壁该怎么建?”钟白玉找到张丕和,村里准备建设两个白族照壁和1个白族舞台,但本地工匠根本不知道传统的照壁有哪些文化要素。张丕和二话不说,赶紧向周城村求助。3天不到,来自周城的14名传统匠人组成的团队到合群报到。

“本以为是远程出点子,没想到来了大部队。”面对记者采访,村民谷俐十分感动,“丕和与周城的付出,全村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伏天,骄阳似火。记者在照壁建设现场看到,匠人们做照壁收尾工作。

蹲在临时搭建的木架上,壁画匠人李全元左手扶着照壁核心的壁画外廓,生怕刚烙上的圆环模型变形;右手娴熟地挥动工具,给模型上灰浆。每换抹一次,他就要擦一把脸上的汗水。

一旁,画师段宝新循着线条,对每一处不完美的地方进行加工与修饰,全身心投入创作中,忘了近40摄氏度的高温,只为呈现原汁原味的白族文化……

钟白玉告诉记者,壁画下方的大理石,也来自遥远的周城。张全金得知合群村要建照壁,派出最好工匠的同时,把自己家里收藏已久、价值高达10余万元的两块大理石也一并寄了过来,并提前加工成适用的圆形。

“村里要付费,大哥死活不同意。”钟白玉说,“电话里还责骂我,说一家人不能见外,如再有需要,开口就行。”

拥抱大山—— “做一颗钉子,扎得进去;也做一把锄头,奋发有为”

【特写·一条汗巾】

身为女人,钟白玉是爱美的。见她时,一身白族扎染服装,一双白族刺绣鞋。

谁知,一转身,搭在钟白玉精致衣服里的一条米黄色毛巾露了出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张丕和赶紧出来“打圆场”,这是钟白玉走到哪都带到哪的汗巾,纯粹是为了避免汗多换衣服带来的麻烦。

汗巾湿了,随手一拧。钟白玉说:“这方便得很!”

【长镜头·精神力量】

当下,正值大理的旅游旺季。

“现在店里每天的营业额有3000多元。”家里的麻辣烫店生意忙不赢,帮忙经营的朋友给张丕和打了几通电话催她回家,可张丕和笑着说:“周城与合群情谊无价,我不能回来。”

钟白玉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

“丕和,要不先回去经营店子,过了旺季再来?”从内心讲,钟白玉是不想放张丕和回去的;但作为亲人,钟白玉还是希望张丕和回去抓点收入,毕竟在合群,张丕和每日都在倒贴,更别说收入了。

“不干出成绩,绝不回去!”张丕和说。

7月中旬,钟白玉到长沙对接文化项目的落地,张丕和随行。因为行程紧张,她们每一顿都是用泡面解决。“挤一挤,吃饭的时间总会有。”张丕和说,“姑姑”钟白玉却把挤出来的时间用来多看一个点、多拜访一个人,“她的心里,满满地装着合群。”

一个酷暑难耐的晚上,用于照壁和舞台建设的两车青瓦,从周城村运抵。司机嘀咕,大晚上的,估计叫不到足够的人来卸货,恐怕自己要在车上过夜了。“不用担心!”村党支部副书记谷俐在微信群里招呼了一声,立马就有10多名村民报名,并及时赶到现场。

5个小时后,所有货物卸到存放点。村干部要给村民辛苦费,大家纷纷摆手:周城这样无私帮助合群,自己为村里出点力,那是应该的……

“大公无私、齐心协力,这就是合群村从集体经济为零,逐步发展为集体经济过百万元的根本原因。”在合群,一次感动就是一次精神鼓舞;每一次,张丕和都要把这些亲身经历,告诉时刻关注自己与合群村的父亲。

张全金嘱咐女儿:“做一颗钉子,扎得进去;也做一把锄头,奋发有为!”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howearswhat.cn/4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