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二中生活

回忆二中生活

水长山重意不尽,

读书旧景眼前来。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茌平二中度过的,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也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些青春的日子顿时奔涌出来,历历在目。

1988年,我从沈屯联中考入了茌平县第二中学,开始了我的高中学习生涯。茌平二中,地处博平古镇。徒骇河依傍博平而过,相传徒骇河是大禹帝疏浚九条河流中的一条。徒骇河是茌平县境内重要的一条河流,以徒骇河为界,它将茌平县划分为东西二部分,博平镇处在徒骇河西岸。

记得刚入学时,二中学校在博平镇西边,周围是田野农地,校园内的教室大都是砖瓦平房,据说这些房子建于五六十年代,学校大门朝南,入门后百十米是教务楼,楼前有几棵银杏树,郁郁葱葱,尤其到秋暮季节,银杏叶变黄,分外好看,操场在校园的西面,操场东边高大的杨树夏季遮下一片荫凉。靠近杨树是一个个的室外露天的自来水管供学生们洗涮餐具、刷牙洗脸等用。冬天来了后,这些水管往往被冻住无法使用,只得用热水烫开。

教室非常简陋,教室有前后两个门,方便了迟到的学生从后门进来。教室后面有两三张床,前面靠里的角落有时也安一张床,供晚自习熄灯后看教室的学生使用。我高中阶段基本住在教室,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教室的窗台上杂乱地摆放着餐杯碗筷,那时候学生大多从家里自带腌制的萝卜疙瘩咸菜或罐装臭豆腐豆腐乳,吃完饭后,教室里弥漫着臭豆腐的味道,久久挥之不去。记得有一段时间,筷子只有一根了,从小食堂买的藕块,这样就是只有一根筷子也能凑合着插着藕块吃,也算是一种小智慧吧,如何在困顿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了以后在工作生活的法则,这个印象特别深。

走读生除外,住宿生是需要抬馒头抬汤的。学校食堂在校园的西北面,学生们需把馒头和汤抬到教室里来,在教室里各自的书桌上吃饭。抬馒头是女生的工作,抬汤则是男生们的活,所谓汤不是玉米粥就是热水。每两人一组轮流,井然有序,想来可笑,我在高一时因身体矮小瘦弱,和建华一道被编入女生抬馒头的系列,这也算高中生活的趣事吧。男生的饭量大,一般是二三二,即早晨晚上各二个馒头,中午三个馒头,女生相对少一些,称为一二一。如要改善一下伙食,则可去教师的小食堂,再者去博平车站附近的餐馆点上一盘肉丝或鸡蛋焖饼来打一下牙祭

回忆二中生活

复读那一年,压力更大,几乎不参加活动,唯一的活动就是和汝鹏、徐林、庆学等几个同学去捡拾烟纸,那个年代,香烟是软纸包装没有硬盒,每逢博平赶集的日子,就去学校西边拾烟纸,我依稀记得捡了约百十样,如果重复了相互交换,后来有一部分被贴到家里的土墙上做装饰了。

高中毕业恍然三十多年了,那时的清苦生活没有磨灭学习的毅力,反而以苦为乐,在清苦的日子里积累着斗志,历练过岁月,诚如《茌平二中校歌》中唱道:展现执著自强,激励乘风破浪,共创明天的辉煌。

怀念那段青春岁月,没有高中的学习磨练,就不会有大学生活的开阔视野,每一个晨读,每一晚灯下的思考,每一次挫折,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青春应当有这一关,闯过去,前方才有曙光。

茌平二中是青春时的一处泊舟港湾,这里既是寄托情感和思想的憩息地,也是从懵懂到开智的出发地。千年博邑,七十余载二中,愿明天更熠熠生彩,光照未来。

言浅意深,旧岁难忘,以此文怀念高中生活。

作者:杨先旺,山东国曜琴岛(聊城)律师事务所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howearswhat.cn/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