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哪个季节)

李白的日暮苍山诗?长卿其人,以诗名家,工于五言,自谓”五言长城”。自幼家贫,却囿于科场,科举晚第,随后又蒙冤受难,入狱遭贬。这些特殊经历造就了他既想跻身达宦又想弃世归隐的矛盾心理,致使其诗作亦与其多舛的命运一样平添一份忧愁落寞。而其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句更是将他凄清悲凉的

李白的日暮苍山诗?

长卿其人,以诗名家,工于五言,自谓”五言长城”。自幼家贫,却囿于科场,科举晚第,随后又蒙冤受难,入狱遭贬。这些特殊经历造就了他既想跻身达宦又想弃世归隐的矛盾心理,致使其诗作亦与其多舛的命运一样平添一份忧愁落寞。而其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句更是将他凄清悲凉的人生道路尽数道出。

一、修齐治平的进仕精神自长卿降生之日起,便与官场结下不解之缘。至于何出此言,那便要从”长(zhang)卿”二字讲起。刘长卿在自己的诗中提到过”空愧学相如”一语,意思是他长卿这个名字是学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而司马相如长卿之名是学自蔺相如,据史记记载是”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战国时蔺相如与廉颇同为赵国之上卿,但蔺相如”位在廉颇在之右”,而秦汉以右为尊,皇亲贵族称为右族,富户住在闾右,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上,而在上卿之上相对来说对诸卿为长,因此长卿这两个字很可能在当时是蔺相如的代指,列国以蔺相如为赵国宰相,可赵国没有相国这个官职,因此长卿指的是诸卿之长,当然汉字中也对应出现了少卿、次卿等词汇,侧面印证了这么一个说法。而刘长卿为自己取”长卿”二字便不言而喻了。而辛文房《才子传》亦记载刘长卿每题诗不留下姓,只书长卿二字,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

他作于天宝元年(742)前后的《小鸟篇上裴尹》一诗运用比兴手法,自比孤苦无依的小鸟,迫切渴望容身之所。直接的体现了长卿进阶无门,迫切功名的焦灼心态,但其人生之路的坎坷辛酸却才刚刚显现。其作于天宝五载(746)或六载的《客舍喜郑三见寄》一诗中的”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读书”便直接反映了长卿入仕苦读却连续十年不第的无奈和心酸。

至德元载(756),长卿终于得尝心愿。他初任长洲尉,忧国忧民的思绪便展露无遗。如《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一诗中”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一身寄沧州,万里看白日。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便是诗人针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的慨叹与悲愤。长卿在国难当头之际,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英勇品质在此一展无遗,它是诗人仕进精神的纪实反映和升华。而《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丞行营五十韵》一诗中”天上胡星孛,人间反气横。风尘生害马,河洛纵长鲸。本谓才非据,谁知祸已萌。食参将可待,诛错辄为名。万里兵锋接,三时羽檄惊。负恩殊鸟兽,流毒遍黎氓。朝市成芜没,干戈起战争。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略地侵中土,传烽到上京。王师陷魑魅,帝座逼欃枪。渭水嘶胡马,秦山泣汉兵。关原驰万骑,烟火乱千甍??”则深刻揭露出了安史之乱带给国家和人民的深切苦难,其忧国忧民的写实精神可与”诗圣”杜甫相媲美。长卿因其忧国忧民的思绪,述说出当时人民的深切苦难与自身对于此家国大恨的关切与惆怅,直接的体现出了他不仅倾慕官场,亦真正的将自己作为卿相看待,其忧思国事之心根本不逊色于真正的当权者。

时至大历九年(774),长卿谪官睦州。在此前心怀家国的长卿已多次遭贬。但任凭被一贬再贬,只要有机会,其心中仍激荡着投身仕途的热情。如作于大历十三年(778)秋的《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云: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穷分安藜藿,衰容胜薜萝。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其时长卿约已61岁,且身处贬所,进仕之路大抵已然断绝。但即便如此,长卿仍不堕青云之志,力图报效朝廷造福生民。这种不屈服现实、勇于改变命运的努力和抗争是古代士大夫仕进精神的缩影。

二、弃世归山的隐逸情怀隐逸一途与致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儒家所主张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便很明确的提出若致仕不顺仍有隐逸一途可以作为文人士子的理想归宿。

刘长卿所存诗作中,隐逸主题反复出现。如期在天宝初年东游途中所作的《雨中登沛县楼赠表兄郭少府》有诗句云:”惠爱原上情,殷勤丘中诺。何当遂良愿,归卧青山郭。”本诗作于长卿屡试不第之时,升阶之路屡屡受挫之刻 。很直接的体现出了长卿对于归隐山林的思索。抑或说,这是长卿遭遇科举失利后的消极回避反应。如果说长卿早期赠答诗中流露的归隐之念是遇挫后的防御心理,那么当他踏上仕途后,是否就不再复吟归山呢?实则不然。

至德二载(757)的《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一诗有云:”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遗迹。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王闿运《唐诗选》评其:”清无俗尘”。的确,长卿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宛如世外桃源般的美妙景致,如若没有一颗憧憬隐逸的灵心,写出来的诗句或许就要大打折扣了。而在他《送处士归州因寄林山人》中的”鸟声春谷静,草色太湖多。傥宿荆溪夜,相思渔者歌。”以及《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中的”夕阳留古木,水鸟拂寒浪。月下扣舷声,烟中采菱唱。”都洋溢着隐逸情怀。可见,仕途的坎坷也曾促使着长卿归隐山林。但细细品味,其中不过略表歆羡,并未决意归隐。

至德三载(758)春,长卿被罢去摄官,随后又被下长洲狱。初入官场,便遭逢大变,目睹官场黑暗的他对天道不公的当世发出了深切的呼喊,如《非所留系寄张十四》曰:”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治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因书欲自诉,无泪可潸然。”便是长卿被诬下狱后对冤气的申诉。随后,长卿又被贬南巴,这对其无疑是雪上加霜。因而在其《赴南巴书情寄故人》中言”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历经数次冤屈不平之后,盘桓在长卿心灵的归隐之念又一次次的回响在其诗中。如《题王少府尧山隐处简陆鄱阳》诗曰:故人沧洲吏,深与世情薄。解印二十年,委身在丘壑。买田楚山下,妻子自耕凿。群动心有营,孤云本无着。因收溪上钓,遂接林中酌。对酒春日长,山村杏花落。陆生鄱阳令,独步建安作。早晚休此官,随君永栖托。直观的体现出长卿对为官的厌倦,以及对归隐的决心。

三、人生结语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细品长卿为官之路:其早年家贫,身世坎坷,意图晋升,但升阶无门。历十年光阴得登庙堂,却无辜蒙冤,屡遭贬谪,又经牢狱之苦,丧乱之痛。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民族危亡之际,却目睹官场种种。于风雨飘摇之时,自身命运也如一叶扁舟,不知何时倾覆。这样的经历促使长卿的诗作中回荡着凄清萧索的意味,其诗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之感,融入黯然萧瑟的景物描写中,尤显浓重深长。而其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总结其一生来路与归途的结语。

而”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究竟有何种深意呢?因题目明言”逢雪”而宿。 “日暮苍山”所写的景即是日暮天寒、苍山飘雪,写景词句中并不含任何感情,然加上”远”字,便将诗人此刻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中人自身置于深山,日落天寒,风雪飘摇,若想日落之前走出深山显然是困难重重,而如果露宿,寒冷和饥饿尚在其次,被野兽吞噬的灾难将随时可能发生。以此一个远字深切的表现出了诗中人对于此刻进退维谷的困境的惶恐。而此时此刻的处境,又何尝不是长卿的人生困境呢?时至暮年,官场沉浮,苦求升阶,但数十载而不得,前路如何?破落山河飘摇社稷与自己那如风中孤叶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那么”天寒白屋贫”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如何呢。”白屋”,以白茅覆之,故称白屋。而”贫”字的意义便是简陋。为保全性命,诗中旅人只有一种选择,那便是借宿,可是远远望去,视野之内并没有村庄,只有一处茅屋,又如此简陋。是否有人居住?抑或已经废弃?或者本来就是开荒人、采药人或其他什么人所搭以便白天休息用的窝棚?如果有人居住,今天则有惊无险,如果是弃屋,门窗皆无,或者根本无人居住,性命仍将难以保全——多么盼望有人啊!”天寒白屋”只是写景,不含有任何感情,而加一”贫”字,就涵容了旅人的这许多心理活动。在原来的紧张恐惧心理之上,又加了一层期盼忐忑的心理。而这”天寒白屋”亦是诗人给自己来日选择的归宿,庙堂虽高却遥不可及,白屋虽贫却又救命与危难之际,或是救身或是救得一个心灵的归宿。此一句,深切的体会出了诗人宦海沉浮多年以后的疲累之感。

由此可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句便是诗人给自己所下往日结语与脱离苦海的解病良方。

李白的诗,日暮苍山兰舟安后面三句谁知道,请教?”},”extraData”:{“baseWidth”:588,”index”:1},”__druid__”:{“jtokens”:{“”:”c47d820935b56f1e45ae0f2b729ffa52df0fa9ae4d13f409a370b005eb0492689aeea6f8881750a45f53aaca866c79508004b3a13f51b605966a8f3137f20ce1

这首古诗是作者在雪天投宿芙蓉山一贫困人家,山区人大都用白茅盖房,加以覆雪所以称白屋。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全诗充满生活气不息。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howearswhat.cn/37869.html